——彰显理论真理力量,基础在于研精阐微。
理论既是塑造,也是建构。世界上的任何理论都是从无到有塑造建构的结果,是对实践的理性反思和提炼升华。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经党中央批准,10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在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国防大学、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成立。
凭借雄厚的研究实力和精干的研究队伍,这些新平台在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2020年8月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正是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重要成果。这部著作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建构上下了很大功夫,向前迈进了一步。
今年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全国和各省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先后在中央主要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1000多篇,“既讲是什么、又讲为什么,既讲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有力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
工程在北京、上海、福建等地连续举办多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理论研讨会,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宏观上把握理论概貌,微观上探求精神内涵,对理论的认识进行新的深化和拓展。
——实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重在推进大众化通俗化。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专门参观了艾思奇纪念馆,强调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
就在一年前,一个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新思想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亮相,上线3个月注册用户总数就突破1亿人。17个板块、180多个一级栏目,海量免费阅读的期刊图书、视频公开课、影音作品,更好满足了干部群众多样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学习强国”入选“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工程推出《法治面对面》《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新时代面对面》《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中国制度面对面》等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发行总量达数千万册;《马克思是对的》《脱贫攻坚在路上》《必由之路》《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专题片,在全国范围引发追片热潮和热烈反响;国家博物馆的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展览,观众累计超过120万人次。
积极探索对象化、互动化宣讲形式,工程以“小切口”阐述大道理,以“身边事”印证“天下事”,基层宣讲用心用情、亮点频出: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一个个宣讲的集体与个人,充分展现理论贴近大众的亮丽风采。
工程组织推出的7集动画片《领风者》登陆互联网,第一次用动画的形式再现马克思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迅速占据B站动画国创区首播在线观看榜首、优酷动漫热搜榜榜首。
如今,马克思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高大上”的经典著作日益为年轻人所认知所关注。
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