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试题资料

首页 > 北京教师招聘考试 > 试题资料

教师资格每日一练2020年(7月18日)

未知 | 2020-07-29 15:52

收藏

ȡ

  1.开展“教学与发展”实验,以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 )。

  A.巴班斯基

  B.维果斯基

  C.杜威

  D.赞可夫

  2.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 )的“平行影响”教育思想。

  A.赫尔巴特

  B.马卡连柯

  C.巴班斯基

  D.乌申斯基

  3.某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在班内评选出3名“坏学生”,并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在全班学生面前做检讨,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该班主任的做法违反的德育原则是( )。

  A.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导向性原则

  4.根据学生现有的思想品德水平,教师顺其发展和要求的趋势,创造条件向有利的方向引导。这里运用的德育原则是( )

  A.疏导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直观性原则

  5.班上新转来一个小男孩名叫小志,普通话说得不好,甚至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经常被同学取笑。班主任知道后,便经常找小志谈话,试图让他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主动与其他同学沟通,勇敢地表达自己。班主任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属于( )。

  A.言语说服法

  B.情境陶冶法

  C.系统脱敏法

  D.行为分析法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答案】B 解析:马卡连柯提出的是班级平行管理。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以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即长善救失的原则,教师没能很好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不擅于利用积极因素,反而可能会致使消极因素增长。A选项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体现德育工作要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培养学生正确思想品德;C选项因材施教原则指教育要从学生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实际出发,根据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教育;D选项导向性原则指教育要有理想性和方向性,引导学生正确发展。综上所述本题选B。

  4.【答案】A 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长善救失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D项直观性原则属于教学原则的内容。题干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关键在“育”,因势利导即是强调“育”的作用。它要求在学生已有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的基础上,顺其发展和要求的趋势,创造条件向有利的方面进行引导。选项中与因势利导意义最接近的就是A选项疏导原则,故本题选A。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中的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题干中教师通过和学生谈话进行教育,因此属于言语说服法。故本题答案为A。情景陶冶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系统脱敏法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行为分析法是指ABC行为分析法,其提出者艾里斯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即人的行为的ABC理论。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