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诗句,表达的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对国事飘摇、国势衰微的深深忧虑。
斗转星移,日月新天。展望新中国的未来,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历经百年沧桑,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厚积薄发,到处洋溢着自尊与自信,到处彰显着自立与自强。
这是一个自信的中国。
曾记否,1901年,紫禁城成了列强军队的演兵场,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偿4.5亿两白银的巨款,中国人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首都北京的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
现如今,两个甲子轮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中国人有这个自信,可以不用仰视而是平视这个世界了,可以铿锵有力地告诉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没有居高临下跟我们说话的资格”;今天,中国人有这个自信,自主选择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一个自立的中国。
曾记否,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除了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开国大典上,我们能用的飞机只有17架,不得不让飞在前面的飞机调头再飞一遍,才有了26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呼啸而过的壮阔场景。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连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也没有,冰箱、彩电这样的日用品也需要依靠进口。
现如今,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建立了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运20、歼20、直20、C919等军用民用飞机,已经骄傲地翱翔于祖国的蓝天。我国还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网,时速160—350公里的复兴号全系列动车组已经投入使用,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也已成功试跑,未来将会展现更高更快的“中国速度”。我们还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牢牢地将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
这是一个自强的中国。
曾记否,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科技领域几乎一片空白。2000多名在国外的科学家克服各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鞠躬尽瘁。这是一长串闪光的名字:李四光、华罗庚、周培源、钱三强、钱学森、师昌绪、邓稼先、朱光亚……在归国的路上,朱光亚联合50余名旅美留学生发公开信,呼吁:“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大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与祖国人民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打开科技发展的新天地。
现如今,我国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一个个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一项项卡脖子技术不断被攻克,正在实现从“跟跑”向“领跑”的历史跨越。仅在去年一年,率先进入5G时代、中国天眼投入运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升空、嫦娥五号登月回家、华龙一号并网发电、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万米、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神威太湖之光超算再次领先、北斗导航全面建成,这些最新科技成果集中“井喷”,展现出中国人创新创造的磅礴力量。
特别是过去一年多来,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充分彰显了我国的政治优势、体制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穿越灾难,崛起危难,今日之中国正以自信自立自强的傲然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