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到个人信用,往往会想到诚信等形容品质的词汇,所以信用往往代表了道德品质,是对个人的人格勾勒,是一种柔性的力量。除此之外,一说到信用,人们通常会用“遵守信用”来搭配,因此信用也是对公民在公共事务中态度和做法的描述。遵守信用的背后,体现出一种社会契约,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它也是一种制度和规则, 是一种刚性的力量。信用本身兼具了“刚”与“柔”。想要共建诚信社会,就要“刚柔并济”,既需要加强教育、引导、宣传;也需要健全法律、完善奖惩机制、共建社会征信系统……
良好的信用有助于个人发展、企业经营、政府管理,最终提高全社会的运行效率。随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不
断完善,无论是租用共享单车,还是个人贷款,信用良好的人往往能快速获得他人认可,进而给自己生活、工作带
来更多的便利,最终促进个人发展。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口碑、信誉愈发受到各方重视,因此,良好的信用可使企业的交易成本降低,经营效率大大提高。除此之外,信用在政府管理方面的价值也令人惊喜。只要有信用认证,众多政务服务就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一次“刷脸”,省去了群众的千里奔波,也提升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促进了政府的精细化管理。
信用是一种道德品质,要想激发这股“柔性”的力量,就要利用教育、宣传、引导等“柔性”手段,以诚信为重点,加强培育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诚信, 一直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在当下,却出现个人学术造假,离婚率居高不下,收礼、拿红包现象频繁,各类诈骗案被持续曝光等现象,在这背后不难发现,小到个人层面,大到社会公德,都有诚信缺失的影子。因此,提升全民的诚信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构建诚信社会,呼唤一种“柔性”的力量,全社会既可以通过“三微一端”、课堂教育等手段加大宣传引导,也可以通过各类诚信人物的评选活动,来进行教化。当然,只有“柔性”一种手段还是不够的……
信用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质,还是一种制度和规则。想要构建诚信社会,还需要一种“刚性”的力量,利用法律 手段,建立社会征信系统,完善奖惩机制。老话说:“业无信不兴”。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失信往往会影响自身公信 力,导致利益受损。但“店大欺客”现象也时有发生。从最近发生的“奔驰女车主坐在车盖维权”事件可以发现, 若企业出现失信行为,单纯依靠教育、引导,呼吁其加强自省,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因此,就需要“刚性”手段。 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违法乱象行为;就要建立社会征信系统,放宽民营机构认证标准,为每个人建立信用档案, 最终形成政府—银行—企业—社区全覆盖的征信系统;就要完善奖惩机制,建立“黑红”名单,使各方不敢失信、 不能失信。
信用是我们的一种内在品德,也是外界对我们的一种要求、规范。建设诚信社会,既需要“柔性”的教育,也需要“刚性”的制度,只有“刚柔并济”,才能为“诚信”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让其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