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须达情,达情始近人”意思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通晓民情,通晓民情的人,必定亲近人民。这句话就是在强调践行群众路线、了解民情民意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当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生活的需求也同样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硬需求”,而是更加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软需求”。这一转变对我们建设法治国家提出了要求,如何建设法治型政府、建设法治国家?毋庸置疑,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是关键。
只有在工作作风上满怀诚意,为民谋利,高效热情的为群众服务,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与满意,为建设法治国 家夯实群众基础。有个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被人民群众亲切的称为“许厅长”。他敢于“违规办事”,当群 众办事需要来来回回往返数次的时候,他敢于通融,高效的为群众办事;他敢于跟群众“发火”,当群众面对利益损失不紧不慢的时候他敢于“教育”群众,确保群众利益。这样一个把群众利益放在心里,满怀诚意的工作人员怎能不受到群众的爱戴?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期,我们的法制工作人员需要向“许厅长”学习,真正做到遇事为群众考虑,遇利为群众争取,这样我们的法制建设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依法治国就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只有在工作方式上创新方法,学会用新办法亲近群众,才能做到通晓民情民意,落实各项政策法规,推动全面 依法治国。“法者,治之端也”,依法治国必须做到科学立法,科学立法除了需要专家论证,更需要调查民意。可是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些群众不愿意接触法制工作者,甚至避之而不及。实际工作中基层法制工作者面临着老办法不 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尴尬。这就需要基层工作者找“借口”和群众接触,“到你 家打点热水”、“跟您借个火”、“帮忙打听个路”……都是基层执法人员和群众接触的窍门。但也正是这些细心 而用心的方式推动了群众法制观念的进步,推动了案件的侦破。
只有在工作能力上不断提高,讲究与群众沟通技巧,才能融入群众,发动群众,做到万众一心,为建设法治国 家提供动力。“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依法治国必须做到全民守法。正如卢梭所言“真正的法律并不是刻在大理石上,而是刻在人民的心中”,法制是一种信仰。但是群众也经常会因法不责众而 “有意”触犯法律,比如公共场合大家都在吸烟我也跟着吸了,比如过年了打麻将输赢大了点。基层工作人员在处理这些违法行为的时候不能过于严厉,而是要讲情、讲理、讲法。和群众深入沟通,让群众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严重 危害,才能让法治信仰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才能发动群众去维护法律尊严。
“民之所思,我之所忧;民之所忧,我之所行”,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是我们的使命,同时推进依法治国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只有一如既往的践行群众路线,从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工 作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久久为功,善始善终,才能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